移通物聯北斗三代一體式船舶終端采用一體化集成設計,具備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,以及北斗和GPS雙系統定位功能。本產品集成度高、功耗低,體積小巧便于安裝,可滿足用戶在海洋各種極端條件下對北斗衛(wèi)星通信和定位的需求;采用太陽能充電,內置可充電鋰電池,無需外電可實時上報船舶位置,實現“全天候,全時段”對船位動態(tài)實時監(jiān)管,適用于海洋漁業(yè)、水利航運等領域,可用于小型漁船。北斗三號區(qū)域短報文通信功能;-北斗/GPS雙模定位功能;-支持一鍵SOS報警和拆卸報警;-兼容全網通4G;-具備太陽能充電;-可配置APP(選配),進行海上通信;-支持24小時不間斷工作。這種設備還可以與其他漁船定位終端進行通信,實現信息共享和協作。漁船定位終端漁船追蹤 解決方案
漁業(yè)是北斗短報文特色服務主要包括漁船出海導航、漁政監(jiān)管、漁船出入港管理、海洋災害預警、漁民短報文通信等等應用。特別是在沒有移動通信信號的海域,使用北斗系統短報文功能,漁民能夠通過北斗終端向家人報平安,有力保障了漁民生命安全。在海面上即使沒有信號,也依舊能將所在的位置和求救信號發(fā)送出去。北斗導航系統特有的“短報文”功能,還能承載補充更多具體信息的短信——內容可能是機器故障、人員突發(fā)疾病或者船體觸及暗礁。在漁民看來,北斗導航系統無疑是一道平安回家的護身符。漁船定位終端漁船報警工具 解決方案它還可以提供天氣預報和海洋氣象信息,幫助漁民做出安全決策。
兩種技術實現船舶定位各有優(yōu)缺點,北斗定位建設成本較低,AIS成本較高;北斗定位信息較單一,AIS信息更豐富。但都屬于前端的定位信息采集方案,如何能將定位信息與船舶信息聯動?如何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和信息呈現檢索系統?兩種技術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定制自己的軟件平臺,把海圖作為背景,甚至還要與船上的視頻監(jiān)控信息融合,對船舶進行有效的管理。簡言之,都需要定制開發(fā)軟件,新竹可為用戶推薦合適的軟件供應商。
船舶聯網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情況和資源,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。但是,鑒于船舶是移動的,使用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是必然的。無線網絡技術包括無線局域網WLAN、無線城域網WMAN和無線廣域網WWAN,各有優(yōu)勢和局限,很難有標準化的方案,只有量體裁衣才是合適的。無線廣域網WWAN公網就是借助電信運營商的“公網”資源(目前常見的就是4G\5G網絡),通過接入Internet互聯網實現網絡互聯。必須要注意的是,此種方式必須要結合硬件VPN和私有云才能保證系統安全,而且真正擔心泄密的系統不能采用這種方式。船只聯網采用無線廣域網WWAN方案只要在船只上安裝支持運營商的4G\5G網關即可,方便而快捷,且初次投入成本較低。典型船舶無線廣域網聯網的應用組網。 它可以提供漁船的航行時間和航行速度,方便漁民進行航線規(guī)劃。
接入局限:借助運營商手機通信平臺傳輸數據,受基站建設限制,一些野外、鄉(xiāng)村偏遠通信質量和可靠性無法保證,而某些區(qū)域可能正是船舶管理信息化為關注的區(qū)域。
帶寬局限:河道要通過實時大容量的IP高清圖像來監(jiān)控,在一個區(qū)域內同時并發(fā)大量視頻流,電信運營商的4G\5G無論帶寬還是可靠性都無法滿足此種需求。
費用高企:視頻監(jiān)控的流量是很大的,特別是高清視頻,一路1080P高清視頻監(jiān)控一個月流量達2000GB以上(2000G流量包,即使按照目前比較好惠的流量包3元/G標準算,也要6000元/月),視頻路數多,那費用更是不可承受的。
它可以與漁業(yè)科研機構的系統對接,實現科學研究和數據共享。漁船定位終端漁船追蹤 解決方案
這種設備可以提供漁船的海洋深度和海底地形信息。漁船定位終端漁船追蹤 解決方案
AIS的正確使用有助于加強海上生命安全、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,以及對海洋環(huán)境的保護。